7月29日下午,“读历史,长学识,见世界——文史学者带你走进历史深处”分享会山东国际会展中心3号馆济南展区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是第31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简称“书博会”)期间举办的一场历史讲座,邀请的嘉宾是历史畅销书《极简少年中国史》的作者、山东大学中华传统文化研究与体验基地特聘专家郑连根。参加阅读中国少年行——2023中学时代杂志社校园记者研学活动的小记者们也积极参与到本次分享会中,零距离了解中国历史。
(相关资料图)
《极简少年中国史》是一套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中国简史,分先秦建邦、秦汉中国、隋唐风云、宋元变局、明清兴衰五卷,简洁、简明的语言描写,帮助青少年轻松掌握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文物、绘画、视频与文字相得益彰,融合多学科知识,助力青少年成长。图书还入选了2022年度百道好书榜少儿类TOP100。
活动一开始,郑连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了自己积累的关于学习历史的方法,他提出了五个关键词——记忆、理解、拓展、共情、想象。所谓记忆,是指学历史不能死记硬背,要着重掌握核心知识点和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地点、人物,并在此基础上找清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关联,不断内化。理解,是要把书上的死知识变为活知识,形成有条理、清晰化、系统化的历史知识模块。拓展则是以历史为切入点,用多学科的知识和视角重新审视历史、解释历史、完善历史。最后的共情与想象,则要求我们对历史怀有敬畏之心,从历史中寻找智慧,打通历史和现实的通道。
郑老师关于历史学习方法的分享,让台下的读者听得如痴如醉,在提问环节,小记者们纷纷打开了话匣,将心中的疑问向郑老师一吐为快:学历史的时候,时空观念差怎么办?郑老师对此提出: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就像刚刚讲到的五个关键词一样,要想快速记忆,需要先理解,当你理解了某一个知识点,就可以借助其他几个方法,从点到线再到面,进行记忆。梳理中国历史发展的脉络也是同理。从原始社会到明清,整个的发展演变过程,是需要我们自己一点一点填充的。郑老师还带着读者们一起梳理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从实际出发,更好理解和记忆。
还有读者提出:写完作文之后,如何自我检查,修改好自己的文章?郑老师指出:要有意练习“分身术”,一个身份是写作者,主要专注于表达;还有一个身份是读者,读者是接受者,也是评价者,负责检查文字的优劣。
郑老师的解答解决了现场观众的疑惑,相信他们掌握了郑老师所讲的学习历史的五个关键词,一定能够解决在历史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从而提高历史成绩,形成正确的历史观。
活动现场还来了一位郑老师的“小粉丝”——来自济南市历城区实验小学的殷嘉琦小朋友,她分享了自己读完《极简少年中国史》后的心得体会。她说:郑老师从五个维度写《极简少年中国史》,让自己受益匪浅。通过历史现场和人物故事的详细描写,可以了解许多史料,恰当的评判则会引导我们用正确的视角去看待历史、评价历史人物。知识贴士和观点提炼会使我们在阅读之后可以进行一系列拓展性思考。专题会让我们了解社会生活史,由此感受到历史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书里精选的插图,值得我们反复品味图文的精妙和折射的历史画面。《历史的河床》以视频的方式带我们看清历史,内容丰富、融会贯通,值得反复观看。此外,配套的手账本,通怎能帮助我们清晰地梳理回顾历史知识。最后,嘉琦感谢郑老师倾注心血写的这套好书,也期待郑老师带给我们更多佳作。
听完嘉琦小朋友的分享和祝福后,郑老师很是感动,并送上了自己为嘉琦专门写的书法作品,济南出版社的编辑室主任李圣红为嘉琦颁发了“优秀阅读小达人”的荣誉证书,鼓励其多读书,读好书。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正是无数个像嘉琦这样的优秀青少年奋发向上、努力拼搏,我们的祖国变得越来越强大,越来越美好。
活动下半场则是为现场的小读者送福利了,一听说有奖品可拿,气氛顿时到达高潮。主持人现场提问一些历史小知识,比如:稷下学宫位于今天的什么地方?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什么书?现场的读者纷纷举手抢答,纷纷展示自己的扎实功底。
第二个环节,难度加大,主持人从现场观众中挑选5位上台,每人背诵一句唐诗,依次接龙,最终获胜者得到的是郑老师的《极简少年中国史》。唐诗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郑老师在《极简少年中国史·隋唐风云》一书中用一个章节的篇幅讲述了唐诗的发展演变,从初唐、盛唐、中唐到晚唐,梳理了每个时期的代表诗人、诗歌及特点,帮助读者更好地掌握唐诗发展脉络。
为了响应本届书博会的主题“奋进新征程,书香润中华”,活动最后,郑连根老师从现场观众中抽取了4名幸运儿,为其赠送济南出版社出版的优秀图书,鼓励大家“阅读一本书,和智者交流,和历史对话,从而闻得见书香,看得见最美的世界”。郑连根老师风趣、幽默的分享,让青少年认识到读历史的重要性,同时对中国历史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真正体现了本次活动的主旨——读历史,长学识,见世界。
(齐鲁壹点)
上一篇 : 索立信官方刷机工具
下一篇 : 西青区持续巡查独流减河 蓄滞洪区群众做好转移准备